倾城之恋的感悟1000字集锦。
文档就像身体的血液,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动笔之前一定离不开范文的借鉴。范文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模板和撰写思路,写一篇符合自己的范文需要怎么做?你也许需要"倾城之恋的感悟"这样的内容,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1)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小说,不过比较喜欢看言情小说,我喜欢跟着笔者去经历主任给的那些爱恨情仇,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主人公快乐,我会比他们更快乐,看到他们难过,我会比他们更难过。沉浸在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里,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
初看《倾城之恋》是初二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迷小说,那个时候看《倾城之恋》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来了又看了几遍这本书,也渐渐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地方我先讲一下:像白公馆代表的是旧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书一开始就有提到像他们的时钟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从这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很守旧、很旧日的。跟当时的中国其实是很像的!另外,张爱玲在描写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现在的文学所描写的是差异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写范柳原的动心时。从三奶奶讲的话可以看的出来。三奶奶叹了口气道:“跳了一次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跟你跳了一次舞还会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对你其实是有感觉的。这种写法多么的含蓄,一个“爱”字都没有提到,可是,从一些事件的叙述却可以描写出人心中感情最细腻的,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2)
一直觉得张爱玲是个清冷的女子,用一双冷寂眼神看世间所有繁华热闹,写感情总是毫不留情地剥去种种温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没有任何修饰。让人看了顿生悲凉。《白玫瑰与红玫瑰》中那段最为经典的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一切男子真情下所有的本质。这个女子就是这样,将残忍的真话隐在自己淡淡的哀愁里不经意地说出来,让人分明感觉到悲哀却又拿她毫无办法。《心经》里父女之间的畸恋,《金锁记》中无爱的曹七巧,扭曲的人性,疯狂的报复,一切让人感觉的都是冰冷的,人与人之间最为温暖的感情,也只不过是一种利益的表达,这种种,只是人的一种绝望的挣扎。
而《倾城之恋》应该是张爱玲冰冷的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可是这段情感的圆满又非常不幸地以一个大悲惨为前题为背景。那便是一个城市在战争中的陷落。其中生、死、离、别,都只在毫厘之间,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拳在命运手里,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只是命运手中牵串拉扯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们的力量只是渺小,根本做不了主,他们能做的只是相爱,剩下的事,交给命运,而这一次,命运通过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
柳原看着白流苏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那时候再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看到范柳原在电话里对白流苏说“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不可抑制得哭了。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却有别于时下的爱情故事,它没有那么强烈,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它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淡淡哀伤的压抑的与时代与命运相系的感情。
小说中最经典的一句话,也是常常被人引用的,“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但终,一对自私的男女成就了一段俗世的真实的爱情。
也是,这也是张爱玲内心所期许所向往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的。”也许爱情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平凡的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正如她也曾经这样许愿。但终成空,只是镜花水月。
她那样清高孤傲的女子,写尽人间风月把世情看得玲珑剔透,也逃不过情的劫难。有一种人本质上冷而清冽,如张爱玲。不轻易付出,一旦投入,就凝聚所有光华,烧得炙热璀灿,爱得千回百转。为了胡兰成,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为了他,她原谅了他跟另一个女人一起,甚至生活费却仍然是她给的。于胡兰成的种种自私、劣迹,种种遭常人谴责处,而张爱玲仅仅一句说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就将所有言语化为烟灰。为了爱情,她这样一个孤高的女子,也变得卑微,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只求一段平凡的爱情,但,她全身心的付出也终只换回满心神伤和黯然憔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但这个曾经懂她的人,终让这朵开在尘埃里的花萎谢了。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3)
至今没理解,究竟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们的爱情,还是因为要成全他们的爱情,一个大都市倾覆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就这样静静地将一曲倾城之歌,淌过山川河流,掠过白云苍狗,直至回到你我身旁,浅浅吟唱……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其中故事的开始与结束似乎总是给人一种简单又复杂的错乱感。情节不过就是深宅大院里优雅沉静、美丽孤寂的寡妇白流苏与历经世事、纵情声色的花花公子范柳原之间的爱情,两个人通过使用各种心理战术,上演彼此猜疑、暗自较量的情感战术之后,换来了相守一生的人生落幕。很多人会感叹故事结局的圆满,白流苏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期待着的婚姻,范柳原也得到了白流苏的陪伴与相守。但是细看、细品,却发现其中不乏美好背后的哀伤,一段爱情的开始,不是两个灵魂间的欣赏与爱慕,反而只是女方为了生计、为了逃离当下的窘境,反而只是男方为了欲擒故纵,为了等待对方的投怀送抱,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选择要开始这样的一段感情,是因为他们彼此需要这段感情,需要这段感情带来的好处。说到底,这就像一场博弈,目的是各取所需,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一段感情缺少了真诚,也就缺少了纯粹,于是,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这些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这段话未免不流露出了些许苦涩与无可奈何。一段婚姻到头来,是你不再对我袒露真情,是我对你也不再动声色。也许,大概,倾城之恋的倾倒众生只是美在其表,而其内却只剩下了充斥着无声无息的静谧苍凉……所以啊,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座城的沦陷并不是成全了谁,反倒是埋葬了谁的爱情。
时光里的爱情兜兜转转到现世,2020年的世界显得格外艰难,前段时间的武汉疫情突发,其严重地干扰到了全国公民的生产、生活。无数白衣天使奔赴疫情第一线、国家领导的精准施策、科学专家的尽心敦促、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打响一场疫情阻击战,如今,疫情已经被很好地控制住了,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每每念及,一幕幕动人情景便在脑海挥之难去。武汉29岁医生未发出去的婚礼请柬还静静地躺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受疫情感染的朱爷爷,还在期待着早日康复看望再也回不来了的老伴……这仿佛就是现世的倾城之恋,听闻爱情,十有九悲,一别两宽,却只徒留一生的遗憾与割舍不下。
在武汉疫情突发期间,考虑到疫情的严峻,自身的责任,29岁的彭医生毅然决然地推后了与未婚妻定于新年正月初八完婚的决定,甚至约定好,疫情不结束,婚期不履行。彭医生夜以继日地工作,抢救病患,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不幸的是,他在抢救病患过程中被感染,不久便进了重症监护室,仅仅过了二十天,彭医生因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婚礼的请柬,还是那样静静地躺在他的办公桌里。对于未婚妻的承诺,他再也无法履行,他们曾经试过的婚纱、共同去商定好了的婚礼现场,瞬间就成了泡影。是啊,疫情快结束了,但是你再也回不来了。
68岁的朱爷爷,由于家人共同的一次聚餐,一家十几口人便感染上了七人。他和老伴由于年纪大了,抵抗力弱,在医院接受治疗了很久,迟迟未康复。而他不知道的事,他的老伴,因为自身患有严重的心血管及肝脏疾病,早于他苏醒之前已离世。而朱爷爷,清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老伴,问问她的身体情况,却再也无法收到回复。病房里的医生,为了稳定爷爷的情绪,只好骗他说,奶奶的手机不小心弄坏了,她现在还在监护室,因为疫情原因,要与大家隔离,谁也不能进去看望,所以朱爷爷必须要好好接受治疗,康复了才可以去见奶奶。朱爷爷果然像受到了激励一般,每天积极配合治疗,但是却从来没有放弃询问奶奶的下落,有天实在憋不住了,请来了记者,朱爷爷一笔笔地在小纸条上写下了奶奶的名字,他和记者说,老伴的皮肤很白,他们都是知识份子,彼此的感情很好,一辈子都是平平凡凡,日子过得勤勤俭俭,他知道老伴身体毛病多,抵抗力不好,所以很担心她,希望记者可以去打探一下奶奶的消息,要是有了消息还麻烦尽快告诉他,他好安心。可是爷爷却不知道,奶奶再也回不来了,甚至来不及互道一声再见。
实爱情没有固有的模样,也没有所谓的惊天动地,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情算得上倾城倾世。可能,爱情就像彭医生与未婚妻,我们彼此相爱,我们彼此信任,我们也彼此尊重,爱情是我尊重你有你的职责与使命,爱情是我爱你,我才要站到你的背后,守护这个世界,也同样才能守护你。爱情就像朱爷爷与奶奶,我们共渡了大半辈子,你是我呼吸着就放不下的牵挂,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曾经,只愿还能与你携手走完这平凡中还能拥有彼此的余生。
倾城之恋,情到深处,是各自倾心,彼此挂念,彼此同行,彼此期待来生,而来生依然是你。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4)
原以为《倾城之恋》是写一个爱情故事,不料却是一本故事集,里面收录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有为爱而生的薇龙,她宁愿卑微的爱着,这是她自己做的选择,她应该是开心的吧。也有因爱而人格扭曲的罗杰白安登,一个好好的书生被折磨的面目全非,爱情也许真的是有荼毒的吧。还有因爱生恨的传庆,错爱父亲的小寒,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爱而嫁祸给儿女的七巧,如此一个病态的人,让人觉得既可恨又残忍。最让人觉得如细水长流般舒服的大概就只有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了吧,喜欢倾城之恋,喜欢白流苏,喜欢她的睿智,大气,更欣赏她的勇敢坚持!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纵然如此美好的爱,也始终逃不过命运的手掌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终究是男人的附庸。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5)
首先,我要跟大家道歉一下,我的读后感拖了好久。其实,《倾城之恋》我已经看了两遍了,至于为什么迟迟没有写读后感,其一是,我看了两遍,我还是没怎么看懂;其二,就是最近白天工作,晚上偷懒不想写,所以就拖到现在了。
《倾城之恋》讲的是一个经历了婚姻失败的女人(白流苏)在家中受尽了家人的冷嘲热讽,为了脱离这个这个家庭,获得自己的婚姻而两次离开上海,到达自己陌生的香港。在香港中,与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斗智斗勇,并在战争中获得了自己的爱情。《倾城之恋》的结局是平庸,是战争中的结合。
我看了《倾城之恋》后,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题目是《倾城之恋》,按照我的理解就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结合是在战争中,是在日本攻陷香港的时候,是整个香港城成全了他们。
《倾城之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第一次在香港的交往,一个是为了不结婚而恋爱,一个是为了结婚而恋爱,两人你来我往,最终,流苏失败而回到上海。但是流苏为争取自己婚姻幸福做出了巨大努力,也为她的结局奠定了基调。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6)
近段,听朋友推荐读张爱玲的作品,对张爱玲其人早有耳闻,只是无缘拜读其作,偶然看了电视剧《倾城之恋》,心有所动,便买了一本细琢,想体味一番书中描写与剧中演绎的落差究竟在何处?
相比而言,我更欣赏剧中的白流苏,文雅而不缺浪漫,庄重而略带叛逆,任性而又不失自尊,一个在娘家众亲人的讥笑,冷漠和无情的压力之下,而致使她不得不选择离开的女人,她想要独立却无更大能力,想要自强而又奈,抱着对爱情的一丝侥幸期待和违心不为,而被迫投入范柳原的怀抱。她虽不值得尊敬,却也没让人感觉可悲,可怜!
范柳原邀白流苏的香港之行是“用心”的,而白流苏的接受也有“有心”的,一个“用心”用在“只想曾经拥有,却未想天长地久”,一个“有心”有在对爱情的“侥幸”期待,敢用一生去做筹码,范柳原认定白流苏无力逃出他的“手心”,白流苏赌定自己将会是范柳原一生牵挂不忘的女人。不仅仅是因为她被范柳原的风度和魅力所征服,还为了摆脱那最痛苦的成分—————家庭的'压力!因此,她不惜将自己暂时“沦”为情妇!
如果不是香港城市的沦陷,也许真的改写不了白流苏“情妇”的无奈命运,之所以范柳原最终会选择和她结婚,她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应该感谢战争!在战争中,让两个对爱情都存有私心杂念的人彻底结合在一起,真切感受到:当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当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逃命生存,而唯有他们彼此还可以相互拥抱,相互依靠,乃至相互安慰,掩护,生存时,在那一瞬间,两个人内心的自私转化成谅解和真诚,两颗心才紧紧地贴在一起。是呀!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人生尚且如此,何况爱情!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离别都由不得我们个人来支配,可我们能够选择,并且能够做到的是,永远和相爱的人,一起手牵着手,微笑着,一直走下去,一生一世都不离开!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7)
外婆是个正宗的张爱玲的粉丝,从小爱玲对我来说就是如此的神秘,又似梦幻妖娆。今夏拂晓,每每捧起的第一本书竟是读来第一本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
不知为何,也就这样读上了,一篇篇的中短篇小说,似乎总难让人尽兴,不过读来也快,放下书,看看蓝天白云的灿烂,心中却似泛起丝丝愁云;爱玲的小说总是让我不停地思考着,思考着,却又百思不得其解;这也就是一种浅浅的魅力吧,也就这么依恋着了她的小说。
爱玲是这么评价《倾城之恋》的:《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只占的洗礼并不曾将她赶花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胜任,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似是似懂非懂,不过却也静静地读完了它。
这是一个弥漫在香港与上海这两个湿热都市的辛酸故事。流苏,这个被抛弃的女人,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似乎是不足再有一个女人所梦想的美丽前途。在那个没有自由的时代,也许女人的未来更多的就只靠嫁入豪门,因而爱玲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总带些悲苦,似是一杯未曾温热的清酒,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但淌入心底时,却依然是透心的凉吧。终于摆脱了那个拥挤、嘈杂令人憎恨的家庭,流苏随徐太太前往香港。一切迷茫,也许只想赌一赌。与柳原的萍水相逢,似乎是一个转折。柳原是个十足的坏男人,也正如爱玲每篇小说中的男人形象一样,永远无法给予流苏安全观,然而经历了香港之战的生死相依,终于让柳原改观,两人微妙的关系淡淡地转变。“这是我太太。你该向我道喜呢!”柳原请印度公主家中作客时笑言,两人的生活便也逐渐趋于平静。故事便在此戛然而止,爱玲似乎又将结局交由读者想象,但每每读到结尾却又不知如何续写。
《倾城之恋》的结尾是这样的: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有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胡琴声似在耳旁响起,却又是充满未知,只道是我年少无知吧。也许过了些年,在捧起《倾城之恋》时,千头万绪又是不同。
只是淡淡忧伤……
《倾城之恋》读后心得4
《倾城之恋》是个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苏:历经沧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结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经受着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轻视,认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极尽冷嘲热讽。她亦无谋生的资本,只好忍耐着生存,心里有着卑微亦有自尊,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因不愿意将就那个不爱自己的人,面对看不到尽头的生活,没有逆来顺受,选择了一条较勇敢的路。
范柳原:放荡公子哥一样的存在,但在文章中并不是从正面描写,而只是太太小姐们如此传言而已。太太们想把女儿许配过去,小姐们想搭上这位钻石王老五,如此趋之若鹜,所以凭添了他的自傲。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太小姐们未达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气结,说话有口不择言的可能性。
流苏成天郁郁寡欢,陪妹妹去相亲,本意作陪衬,这一陪衬就衬出了一部倾城之恋。
范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请徐太出面,将流苏诳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败,有几分清醒,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力,封建落败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位是留洋归来,几分精明,几分放荡的青年。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互相试探互相远离。明明已经起了意,眉目流转之间皆是情,却还是忍耐着不表露声色,互相贬损奚落。他对她时而一本正经一往情深,时而又游荡不羁。谁都无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样敞开心扉去爱,所以互相气恼互相折磨。
流苏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离开大家庭窒息的环境,她开头根本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找个可靠的男人生活,这样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她知道自己,既没钱又没有养活自身的本领,虽颇有几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颜亦如昙花一现,很容易就过气,所以她对自己不敢抱希望。而范柳原有着几分精明,几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缚了自己,但他对流苏也有着那么一点深情,在香港刚见面,就敢于对流苏说,我在这儿等你呢。是不是有点轻浮了,但又未尝不是真情实意。
幸运的是,因为一座城池的倾覆,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在生死天灾面前,所有的算计,计较暂且放入一边,只想好好爱,尽量爱,城池的倾覆,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范柳原表面上放荡不羁,放浪形骇,没个正经,比方他说“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着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时,他也有着西式绅士般的优雅,风情。内心善良脆弱,纤弱敏感,当他对流苏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时,是那样的固执哀恳,无助孤单。
而他对着一堵墙,却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只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 ,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对流苏是喜欢的,他对她讲,“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而徐志摩在《致沙扬娜拉》中有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极其传神的道尽了女性的柔媚与羞涩。或许在范柳原眼里,流苏的低头,亦是风情万种,娇柔妩媚。
他半夜打电话给流苏,“从你的房间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读到这儿,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实后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谈恋爱。只是当事人含蓄内敛,羞于直白表达,只能说前半句。当时的柳原,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而他对着流苏念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却很是悲凉,大概人真的喜欢上一件事物时,会产生不真实的,患得患失的感觉吧。
哪怕有这许多的喜欢,甚至是有一点爱了,他亦没有正式想要订婚成亲,只准备去英国。虽然他给流苏安顿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对于流苏来说,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苏无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这尴尬的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后,天下乱了,河山颓了,冰河铁马,流弹枪雨就落了下来,在生死面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与放荡,留下来与流苏组成了一个家。是为倾城之恋。
张爱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转至今的名言,在这篇中,例如: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当面何尝不奉承着她,背后就说得她一个钱不值。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
根本你认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8)
“倾城之恋”是一个浪漫而又温文尔雅的名字,情节动听而又近人情。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笙箫一般吹奏出流苏与柳原之间的浪漫往事,阐述了二人心中蕴出的朦胧的爱情观,一段生动曲折的传奇经历使流苏从一个封建腐旧的家庭迈向了上层生活的台阶,就在二人的爱情愈演愈烈的时候,张爱玲将笔锋用力一转,划破了纸页上写满了二人的故事,香港一战,人们全然忘却了那些所谓“浪漫”的往事,这犀利的一笔甩出了点滴墨水,见到窗棂上,浸破了那依旧上演着朦胧剧情的窗户纸,这薄薄的一层纸絮后,人们看到的是一对自私的情人沉溺于爱情而不顾国家安危,香港的沦陷,使流苏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爱情”、富贵、身份,但并没有使她的人格得到升华,她依旧是她,尽管她认为她已是社会的上层人物,但她的思想依旧流转那个别了一把生了铜锈的锁的腐旧屋舍内,她并没有走出来。她悄悄地燃起一息烛光,墙上的影子依旧是柳原的,她梦寐以求的那个男人,她终于得到了,虽然是被香港战乱影响后改变的柳原,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倾国倾城。
好一般生死契阔的倾城之恋!好一个旧社会的杀手作家——张爱玲!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9)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非常偏爱的小说,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基本都很苍凉,除了这部。在《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走出来的流苏,实在是相当厉害的人物,有决断,有口才。张爱玲很偏爱这个角色,给了她一个圆满的结局,有时候我们写小说,看小说往往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时的我们多了一份怜悯在里面,张爱玲可能也是如此吧。张爱玲所写的人生就是与对的人和错的人的相逢。
白流苏出生在旧时大户人家,她的婚姻是包办的,她只能被动接受这段婚姻,嫁给了一个富商唐一元少爷,他游手好闲,嗜赌成性,甚至还有家暴,于是她忍无可忍提出离婚。在那个封建年代离婚怎么可能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周遭的压力,家里的冷嘲热讽,排挤到最后的自我放弃,流苏都忍下来了,他勇敢的捍卫自己,为自己争取人生,逃离魔爪。
离婚之后的白流苏回到白公馆,流苏被兄嫂哄骗没了积蓄,兄嫂们开始露出真面目,恶语相向,流苏去找母亲求助,母亲不肯当她的救命稻草,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流苏明白了家里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流苏的前夫后来死了,家里人还要求她为前夫守节,流苏拒绝在当傀儡。流苏要求再嫁,家里人当她是一个笑话。流苏明白了只要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范柳原的出现,改变了流苏的命运。他俩相识于一场舞会,流苏的美丽,温柔吸引着范柳原。范柳原邀请流苏跳舞,流苏没有拒绝。范柳原请徐太太帮忙邀请流苏去香港见范柳原,流苏同意了。可是流苏到了香港发现范柳原只是一个周旋于女性的钻石王老五,流苏不想只是作为他的一个女伴,于是默默的回了上海。两人在心理上势均力敌,互不示弱。
流苏不是一个肤浅的人,她有思想,她知道她想要干什么,懂得分寸,很有智慧。于是第二次范柳原再次邀请她时用了乞来港三个字,足以证明她在范柳原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示弱,在心理上的示弱和重视也表现了以后。
张爱玲心目中的女性是独立的,成熟的,不依靠别人的,懂得为自己争取幸福的。不管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女性都有独立,自立,为自己而活才是一个新青年。
倾城之恋的感悟(篇10)
《倾城之恋》有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读张爱玲的书就是读她的人、她的人生。《倾城之恋》这本书我在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大感触,直到我放下书细细回想是才顿悟过来。倾城,倾城,本就是一个让人误会、让人遐想的词,我以为会是怎样的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才能称得上她如此的赞美(倾城本是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另所有人倾倒。汉武帝刘彻的妃子李夫人有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之称,倾城引申形容美好、独一无二的事物)但正以为执笔人是张爱玲,恰恰又因为是她。偌大的白家馆,在夜晚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空洞寂寥的感觉,时不时传来一两句咒骂声,更是让人徒生孤寂感。流苏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祖辈的繁华落幕之后,留下的除了仅剩的族产更多的是大手大脚骄奢安逸的生活习惯,于是,如所有人所想,家道没落,哥哥嫂嫂却还那样过着活。那样封建的大家庭,可想而知,像流苏那样的女子是绝对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流苏原本也以为自己会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在适当的年龄由家里人作主出嫁,然后相夫教子,四世同堂,一生就那么过了,她想,没有愿不愿意,自己是应该那么过的。流苏出嫁了,然后又离婚回家了。
这本书在流苏结婚后的生活是没有笔墨的,完全的是靠从别人的对话中想象其中的情景。对方是大户人家、纨绔子弟,结婚并不能让他收了性子,婆家人不管,流苏也没法管,也许是因为她看惯了自己哥哥的生活,就觉得那是正常的了,反正家是被败光了,本来这是事情的正常发展过程,但是流苏的悲哀之处在于婆家的人却把败家的责任归咎到她身上,在悲愤之下,流苏离婚回家了。没想到的是回到家的流苏不仅要忍受离婚的痛苦还还要承受娘家人的责怪甚至嫌弃。带回家的嫁妆被哥哥用光了,却被哥哥嫂嫂说成是自己赖在家里,吃家里的,用家里的,甚至也把家产败光的责任推到她身上,这让流苏情何以堪。我用了你几个钱?你住在我们家,吃我们的,用我们的,从前还罢了,添个人不过添双筷子,现在你去打听打听看,大米是个什么价钱,我不提钱你倒跟我提起钱了这是流苏三哥说的,自己骨肉,照说是不该提钱的,但是提起钱来话可就长了,我早就跟我们家老四说过,我说--老四,你去跟三爷说说,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要用六姑奶奶的钱没的沾了晦气,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看看,这是流苏四嫂当着流苏的面说的,生生分出了你、我们。但是没有人站出来为流苏说一句话,流苏是一个人在这个家里生活着。流苏的前夫死了,婆家人希望流苏回去守丧,这是流苏断不能答应的,但是她的哥哥嫂嫂却想借这个机会让流苏离开这个家,少一张吃饭的嘴,流苏反对又引来上面的话。
流苏想:这个家,我是待不下去了。流苏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遇到范柳原的。范柳原出生在英国,在当时所有人眼里他是一个潇洒多金的男人,徐家太太为白家七小姐介绍的,流苏跟着去了,流苏所庆幸的是,风流前夫什么都没给他留下,却让她这个封建小姐学会跳舞。在那个舞厅,她和他跳了一次舞,流苏想:我要抓住这个男人。,因为那个家她是真的待不下去了。所以,在徐太太问她愿不愿意一起去香港是,流苏想了想,点了头。所以,当流苏在香港遇到了范柳原是,流苏也是不惊讶的。是的,范柳原对流苏产生了兴趣。看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流苏和范柳原之间是爱情,可是现在我知道,那不是。流苏不爱范柳原,生活没有给她时间去想爱这个东西,她需要一个人给她一个家,给她一个可以容得下她的地方,给她一个可以给她安全感的地方,范柳原出现了,所以流苏抓住了他,仅此而已;范柳原也不爱流苏,在英国出生的他对祖国的一切事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想要一个纯粹中国的女人,有中国的味道,流苏就是那样的女人。在浅水湾的日子是流苏所未曾经历的。他们一起跳舞,一起吃饭,一起出游。范柳原给流苏介绍她未见过的花,范柳原为流苏唱歌。范柳原说:有人善于说话,有人善于笑,有人善于管家你善于低头。,范柳原说:我自己都不懂得我自己,但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范柳原说:不吃醋的女人大抵是有些病态的。,范柳原说:我爱你我忘了问你一句,你爱我么?。
流苏其实一直在等范柳原说:嫁给我吧。可是他不说,他说:我爱你。却不曾说过关于结婚的任何。范柳原是不爱流苏的,他只想和流苏,甚至他想流苏做他的情人,可是流苏玩不起,她28了,她怕了,这个世界让她没有安全感,她真的是急需一个家。终于,流苏受不了回到了上海,可是那个家哪还容得下她,哥哥嫂嫂们因为她搅了七小姐的婚事更加变本加厉地责骂她。所以,当范柳原发来仅仅只是希望她回香港的电报时,流苏收拾收拾,登上了去香港的船。范柳原来码头接她。流苏站在船头看着细雨微茫的岸边举着伞的范柳原想:算了吧,算了吧,情人就情人,只要给我一栋房子,就这样跟他过吧。范柳原低下头在流苏耳边说她的绿色雨衣像一只瓶:药瓶你是医我的药。流苏红了脸,这是属于他们的温情。流苏真的就那样过起了生活,她有了一栋房子,却还是一个人。范柳原曾在浅水湾对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何竟让我想起地老天荒这一类的词语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都毁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就剩下这堵强,流苏,如果我们在这墙跟遇见了流苏,或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点真心,我会对你有一点点真心。没想到他的一句玩笑话竟成了真,战争开始了。流苏等到了来寻她的范柳原,戏剧性的他们又回到浅水湾逃难。也算是在一起经历了生离死别,也算是在那个时候身边只有对方可以依靠。战争过后,看着仅剩的那堵强,看着这个倾毁的城市,他们竟然说不出话来。范柳原不再是那个身负家资的范柳原,他也要开始关心白菜多少钱一斤,今天有没有肉吃这样的小事;流苏也不再是那个流苏了,他们之间少了那么一点点距离感。范柳原看着洗衣的流想:我需要一个妻子了。范柳原建议在报纸上登结婚事宜,流苏又哭又笑。到最后他们还是没有爱,有的只是那么一点点真心。结局是这样说的:流苏还是有一点迷惘。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为了成全她,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了,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然后惊天动地的大改革开始了。传奇里的人物大抵如此,到处都有传奇,可是结局未免有此圆满。范柳原和流苏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对,甚至是庸俗的。
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他们。所以我说正是以为是张爱玲,倾城,倾城原来是这个意思,怎能不让我们失笑,张爱玲用一座真正城市的倾毁颠覆了以往倾城的含义,倾城之恋自然不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美好的意思,张爱玲用这个故事讽刺了很多人心中美好的爱情故事,因为她不相信爱情。张爱玲出生在大官宦之家这样的出生让她对于大家庭的兴衰看得很透彻,那种大家庭的利益斗争、寡情残酷也是见多了,所以流苏在白公馆的生活的描述对于她来说是游刃有余,她也更难理解流苏那种无容身之处急需一个人给她一个家的心情。写出这样一个故事更大的一个原因是张爱玲不相信爱情。那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永远爱你、生生世世对她来说是不可能的,张爱玲的所有小说都是以黑色为基调,淡淡的悲伤,其中从未出现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唯一感人至深的半生缘结局却让人唏嘘,可见张爱玲对于爱情是多么的绝望。当然这跟她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张爱玲对自己与胡兰成的爱情说:在爱情面前,我卑微地低到土里,开出花来,她也曾坦诚地说过:尽管我在爱里,但我不相信爱情。所以我说,读张爱玲的书,就是在读她的人,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