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精选。
感言其实就是因为某些事情内心有所感触而抒发于外的言论,感言其实就是因为某些事情或者某些人产生的想法,然后将其表达出来的言论,优秀的感言模板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精选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 ”,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篇1】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么再好不过了。如果是坏的,则要用文中说的方法去做。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想要把一个富有弹力的弯曲物快速弄直,则需往弯曲的另一个方向弯,并且要过直的标准。这个方法在改变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个人脾气暴躁,则应极力控制,并且还要露出微笑,即弯向直的另一边。
文中还说不能太久的迫使自己做一件事,这样会福祸双收,即获取了坚持,也获得了一点错误,把错的东西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因此要间隔一段儿适当的时间。我玩儿滑板时就是这样。滑了一阵子之后,无意识的间隔几天,再滑时,就觉得水平增长了些许。但是如果间隔了一年多,就感觉自己的水平一落千丈。
不管戒什么,都要像文中说的一样,先扼制,再自然而然的减少,最后戒除。戒烟就要这样。原始时是几分钟抽一次,然后对于烟瘾要一忍再忍。几天后,抽烟的频率将大大减少。再过几个月,烟不就戒掉了?不过还有一点,也是文中提醒的,目标不能太高或太低。因为太高或太低的话,不仅不会改善,还会越来越糟。
不光有那么多流传千世的佳句,还有如此精练实用的文章,把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谈的淋漓尽致,指引我们走正确的方向,虽然也有的错误,——也可能是社会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又有谁能保证,我一辈子都不会犯错呢?
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篇2】
对读书的方法,培根说得比较抽象,没有说出那些书应该如何?他只是提醒人们,“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浅尝不就是蜻蜓点水吗?有些知识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鲸吞吗?
有些知识要求迅疾、新鲜;细嚼烂咽,如经典思想需要品读,要品读,需要把心静下去,需要把时间投入进去,使之消融于我的精神之中。初次的阅读经典,可能给你的感觉就像一盏很小的路灯,照亮你的脚下,光圈也不见得范围很大,不过,只要坚持下去,又会迎来第二盏路灯……一盏盏路灯延续到未来的路上。
等到走过漫长的道路,远离你熟悉的环境时,你若是回头遥望,尽管是山重水复,烟雾迷茫,但你会从心底里发现第一盏路灯的意义。
培根进一步的提醒很有必要,“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他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不过,这里原则的话说了一大堆不行,对实际的操作没有意义,按照我的观点,只能选择简洁、便捷。
要我的做法便是选读古诗词,浏览的可能是小说,精读的,就是那些有一定思想意蕴的著作,如《蒙田随笔录》、《培根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理想国》、《叔本华随笔》、《尼采随笔》、《西方哲学史》等;还有《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幽梦影》、《菜根谈》等等。
读书的问题,有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问题在书中无法解决,只能在书外化解。培根的阅历,使他谈读书有了更厚的底子,更广阔的视野,谈吐就变得非常精妙,“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篇3】
提起培根,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几百年来,这句话不知影响了多少人。那培根又什么著作值得一读呢?自然《培根随笔》当推首位。
手捧书坐于桌前,默默诵读,最喜欢那篇《论友谊》:“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减少一半忧愁。”朋友,当你的心中五味杂陈时,正是你的朋友在你身边呀!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也许就是友谊的珍贵了吧。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其中的《论真理》。
培根曾说过:“诗人说谎,是因为慌言带来愉快。”这实在是一句饱含智慧的话。我们不也说诗歌是美丽的慌言吗?
“无可否认,若是一个人的头脑以仁爱为动机,以无意为归宿,以真理为地轴而转动,那么这个人就是生活在人间的天堂里了。
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在这本《随笔集》中,培根使用了大量的史实来佐证他的论点,其中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读他的这本《随笔集》,不时令人觉得风云变化的历史扑面而来,从而顿生历史沧桑之感。
“书中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而为数甚少的某几本书则需咀嚼消化。”培根在《论学业》中说。(Www.j458.com 励志的句子)
《培根随笔》恰好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一般----需要咀嚼消化。往后那一段慢长的时光,我可以天天读它,一点一点了解它。点点滴滴,直到某天,能够完全理解它。
书中有些理论是与现在不符的,但这本书依旧有阅读价值。我喜欢的不只是这本书,还有培根笔下的一个崭新世界。
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篇4】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培根随笔集心得体会【篇5】
当我翻开《培根随笔》这本随笔集,第一印象即它的短小简洁。对此培根以幽默形象的比喻作解释:“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他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同时又注重文字的深刻、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名言。总之,这是一本博学而智慧的书。
在《谈厄运》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句:“集人的脆弱与神的旷达于一身,才是真正的伟大。”一个人倘若在经历了厄运且并未被击倒,他必定保留着人性,磨砺出了坚忍的品质,对生活更加旷达。我不禁想到身患肌肉萎缩症的霍金,病症的痛苦无法阻挡他对科学的探索、对宇宙的热爱,他对量子物理的贡献,对黑洞的假设,激励了无数科学家和宇宙爱好者继续前行,这让我联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谈美》中,培根写道:“论及美,容貌美胜过肤色美,文雅得体的举止又胜过容貌美。”形态上的美是一眼就望到头的,品德上的美在言行中得以体现,灵魂的美需要经历时间的摸索。似乎我们观察得越久,对美也就获知越多。当美驻足在灵魂中时,它就变得永恒,因为这种美已经成了一个人的本质。
在《谈迷信》中,培根指出,引起迷信的其中一个原因即过于器重动机,结果为想入非非、标新立异开了方便之门。我国汉代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它对社会起到稳定作用,但随着统治者专制逐渐加强,到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缺点渐渐显露,三纲五常开始扼杀人的个性,摧残固话人们思想。“良好的礼仪规章可能会堕落成一些繁文缛节。如果人们认为离原来的迷信越远越好,这反而出现了一种躲避迷信的迷信。”好在儒学在时代的磨砺中保留了精华、去掉了糟粕,它彰显的文化力量在全球得到传播。
胡适先生说:“明知道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用来总结《随笔集》这本书也颇为恰当。真理无穷,能获得片言闪光的智慧,也足矣。